去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立足源头防范,及时出台相关意见、办法,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监督机制,形成了“专项治理?完善制度?转化为政府决策?强化长效监管”的眉山模式,成效明显。 注重统筹,组织协调有力。新一届眉山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调要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政府主要领导对本辖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负全责。各级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纪检监察、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公安、检察院、法院、工商、工会等有关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强化措施,部门履职到位。一是明确监管职责,部门齐抓共管。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监督和问责;人社部门把农民工工资清欠作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内容,强化检查、仲裁和维权;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督促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积极清理被拖欠的工程款;公安机关严厉查处欠薪逃匿案件和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诈骗犯罪的工资拖欠案件,并积极协调处理与农民工工资相关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司法部门负责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化解农民自建房拖欠劳务费纠纷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疏通非企业拖欠劳务费的解决渠道,提供相关法律援助;工商部门负责监督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行为,严格注册、注销登记管理,协助处理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疏通维权渠道,规范工作程序。建立来人、来电、网络举报“三位一体”举报平台,构筑群众监督举报“快车道”,实行首问责任制,随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制定完善劳动监察工作流程图,明确监察员职责,实现劳动监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专项检查,及时查办案件。组织公安、工商、建设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易发生拖欠领域和重点企业提前关注并开展检查,及时防范和消除拖欠工资现象发生。在查办案件方面,建立“快速反应、快速受理、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对一般简易案件,电话协调解决或上门督办处理;对群体性案件,优先处理;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对疑难复杂案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积极稳妥处理。同时建立市和区县、部门、园区联动办案机制,协调处理重大、跨县域案件。 完善制度,长效机制健全。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市政府下发《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改革工资支付方式,拓宽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范围,建立违法用工处理机制,对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备案、拖欠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的违法用工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严格限制市场准入,取消招投标资格,停发施工或开工许可证,降低相应资质和信贷等级,不予办理年检、注销等手续。二是出台监督办法。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会同人社部门制定《眉山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监督办法(试行)》,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监督的内容和方式、监督责任和问责办法进行了明确。今年以来,已依据此项监督办法对3个未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的单位发出督办函。三是建立通报制度。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宣传、人社和总工会制发《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媒体通报制度的通知》,对依法用工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严重违法用工单位进行媒体曝光。今年初,对12家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进行曝光,起到了良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