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乡村振兴

旗下栏目:

“两山”理念视角下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来源:浙报融媒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3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系列论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寻求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均衡发展与推动乡村文化、文明、文脉有机传承的整体协同创造了思想价值、赋予了文化意蕴。对两山理念思想价值的深刻理解,是重新构建

 “两山”理念视角下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系列论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寻求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均衡发展与推动乡村文化、文明、文脉有机传承的整体协同创造了思想价值、赋予了文化意蕴。对“两山”理念思想价值的深刻理解,是重新构建乡村振兴思想体系之基。

一、发现多元价值:乡村振兴的逻辑前提

认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本质,把握经济文化发展秩序和时间空间构建时序,体现了乡村振兴中文化作为生活方式和精神食粮两种路径的意义。长期以来,乡村的综合多元价值蕴含于村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之中。

(一)以聚落空间为载体强化村落共同体的生活价值

在漫长的乡村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乡村居民以血缘、亲缘、姻缘为纽带维系着以家族或家庭为核心单元的乡村社会共同体。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活演化中衍生出的生产生活价值体系,尤其能形塑出牢固的乡村生活共同体,构筑起相生共融的村落生活空间,反哺村民以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健康美味的自然食品和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关系,最终强化其村落共同体稳固的生活价值。

(二)以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为载体形成道德教化价值

乡风文明是区别幸福乡村和落后乡村的精神文化基础,是乡村美好生活的环境前提。长久以来,悠久的乡村发展历史积淀了如“修身齐家,为学治世”,又或者“勤俭节约、耕读传家”等优良家风族训,产生了和睦邻里、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乡风民俗。亦有如江西婺源理坑村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世人赞誉为“理学渊源”。家风家训、乡规族规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到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习惯法”作用,强化了道德建设的“知行合一”。

(三)以自然资源和农耕资源为依托反哺多样价值生产

传统社会,村民世代立足于村域范围内的土地,在山、水、林、地等自然资源中进行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或者畜牧、猎捕以及手工艺品制造等农业生产活动。乡村文化首先是农耕文化的演绎,传统农耕生产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物质文化,是传承乡村文化的“活化石”,体现着乡村最基本的农业生产价值。近年来各地掀起乡村传统文化复兴热,富饶的乡村文化为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起到良好的内容支撑。

二、再现“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一)案例村简介

何斯路村位于义乌市西北角,始建于元朝,距今有600余年。村庄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有古朴的村落民居、庄严的何氏祠堂、秀美的卧牛山岗和碧波荡漾的志成湖,曾获“浙江省文化示范村”、“中国美丽田园村”等荣誉称号;塘里村位于永康市东南角,建村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村庄绿树婆娑,风光旖旎,可谓池塘绿树景中去,小桥流水见人家。先后荣获“浙江省生态文化村”、“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永康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岩洞口村位于永康市东北部,建村有950多年历史。村外石牛山与乌鸦岩高耸,造就了一个浑然天成的岩洞,因此得名“岩洞口”村。先后取得“金华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金华市绿化示范村”、“永康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二)多元主体协同重构“绿水青山”推进乡村振兴

(1)重构公共空间再造乡村共同体的生活价值。村落公共空间既是实体空间,也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结构形式。近年来,三村均修缮或重建祠堂、庙宇、民居、村小、文化礼堂、广场等公共空间,恢复保护了村庄传统生活资源和村庄集体记忆,再造了乡村共同体的生活价值。何斯路村恢复保护古道、古井、古樟树、古池塘用作生活水源和文化景观,修缮古民居作为家酿曲酒展示馆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修缮废弃的学校作为老年电大和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并将宗祠与文化礼堂结合利用。塘里村将走道、围墙改造成文化长廊,将旧学校改造成村民活动中心,将废旧的葡萄架和烂木头重新利用,改造成为“顾盼廊”。 “百工廊”中,打铁、补缸、钉秤、箍桶等传统五金手工艺场景映入视野,“五谷廊”中展示大豆、小麦、高粱等作物,“村史廊”则记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史和原汁原味的村庄生活。岩洞口村将中央大塘边的四层老房改造成中式茶馆+咖啡馆模式的“晓白楼”,用作乡村生活休闲体验,将村里的老厂房改造成文化礼堂用于举办和承接每天的文化活动。三村通过重构公共空间,传承村庄集体记忆,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承,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2)拓展文化生活内容传承乡风道德教化价值。乡村多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聚族或聚伴而居,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在几百上千年历史中形成了耕读传家、淳朴敦厚、积德行善的乡风民俗,对于后世具有深厚的文化教化价值。近年来,依托重构的村落公共空间,三村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创新文化生活内容,传承优秀乡村文化根脉,构建出村民的精神家园。何斯路村利用闲置校舍创办了老年电大,为老年人开设书法、国画、诗词等传统文化以及养生保健课程,组建了老年人太极拳队和妇女秧歌舞队,让村里老人真正体验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创办“功德银行”,记录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好人好事,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进行乡村道德教化提供了实际载体。此外,还依托文化礼堂,每年举行祭祖仪式、尊老敬老仪式、新生儿入谱仪式、成人礼等以纪念先祖和秉承“耕读传家”等族训。塘里村将“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中”完美演绎,文化中心、各类廊道、书屋书局、村民聊天室、谈心室、孙权文化园、乡村大舞台等等文化礼堂建筑群时刻充满活动。岩洞口村组建团队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花费数年挖掘、整理了《始祖胡皋知县审案》、《林墩捐躯》、《秀岩抗倭十八勇士》等二十多个村庄历史文化故事。此外,根据胡则家族的《胡氏家训》,将“行善、修身、勤业、劝学、孝悌”十字纲拟制成家训家规,并融入村歌。调研发现,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让村民崇文明、尚礼仪、明伦理、知孝悌,重现和睦邻里和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互帮互助的共同体意识,重聚了民心、重塑起乡魂、系住了乡愁。

(3)引进文化旅游项目带动乡村综合价值生产。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都在寻找有效的乡村文化传承方式。十九大以来,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的态势更为明显。调研发现,三村均由村委带领村民自主谋出路、谋发展,引进文化项目,发展文旅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何斯路村因地制宜,从国外引进薰衣草品种,经3年时间不断尝试,打造了一座义乌的“普罗旺斯”,浙中的薰衣草园。同时,将村北水库改造成风光秀丽、水光潋滟的志成湖,闲适静谧悠然诗意的景色俨然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从“普罗旺斯”到“瓦尔登湖”,如今的何斯路村,山水相依,一户一景,文化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几十公里外,浙中之南,“塘里文化”不仅让村民重拾集体记忆,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岩洞口村依托山林资源和交通优势,借鉴鲁家村、何斯路村等经验,引进文旅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村庄产业发展。

三、何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路径启示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乡愁”情节的愈发浓烈以及各级政府对于农村文化传承工作的日益重视,人们逐步自觉地认识到乡村真正的综合多样性价值,其多元化价值的传承保护与村落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活态有机体系。

(一)激发文化自觉,发挥多元主体协同作用

乡村振兴的主体由国家、社会、村级组织与村民共同组成,只有多元主体保持共同的文化自觉才能更好地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推进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和良性发展。各级政府需要起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利用乡贤资源,鼓励以村民为中心做村庄规划设计,带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是农民长期农耕生产生活的积淀和结晶,各级政府、社会尤其是新乡贤群体需要发挥优势,积极引导农民群体在乡村建设中建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点燃文化自信,突出多样文化载体价值

创新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并强化其功能发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多样性价值的体现离不开多样载体的构建,各类民俗庆典、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以及现当代形式各样的文化形式一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通过立足本土乡村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创新,以及利用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植入等方式重构有效的文化载体,保护民俗节庆,传承发展集体记忆,再通过不断的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强化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激发文化创新,活用公共空间载体功能

村庄公共空间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和乡村公共生活的主阵地。相关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以“记得住乡愁”和“留得住乡村”为主线,充分考虑到村落公共空间的选址布局以及建设形式,营造村落共同体有形的物质空间和无形的精神家园。也可借鉴塘里村公共空间建设经验,将村庄旧有空间整治和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创新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既可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又可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多元乡村文化活动,有效地延续发展村庄集体记忆。

(作者单位:中共永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