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热评

旗下栏目: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汇聚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

来源:海外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26
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山东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创造力,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许营镇乡村产业振兴。 一、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山东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创造力,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许营镇乡村产业振兴。

一、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好5年过渡期的政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返贫。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把规划编制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把硬件设施建设好,着力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按照政策要求,启动实施农村环境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抓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建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二)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政治领悟力,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武装,增强服务“三农”本领。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

继续大力发展西瓜、蔬菜等传统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新优品种,结合“聊胜一筹”,强化“许营西瓜”品牌宣传营销,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建设“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大力发展智能大棚等智慧农业。同时,结合森林城市建设要求,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探索推广林菌、林药、林草、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二)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持续实施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技术,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项目。围绕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调整优化农业装备结构布局,大力推广智能化、高端农业装备。

四、延伸产业链条,助推新型农业模式

许营镇位于聊城市主城区近郊,位于济南一小时生活圈范围内,辖区内S105可以快速直达济南,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应大力推广集生产、销售、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品牌化营销、标准化生产。同时,重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引领带头作用,进行品种、生产、销售升级,重点打造侯营茁壮农业基地、贾庄铁女农业科技产业园、崔庄萃琳采摘乡村游等,结合西瓜生产开展城郊农业观光旅游,实现龙头企业带动片区发展,打造农业产业中的“就业工厂”。

实施农产业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深加工与农村特色加工业。促进农业立体化、复合式生产链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真正将农业项目做大做强。

五、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与小农户有效衔接

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服务机构,在病虫害防控、农业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方面搞好服务。充分利用聊城大学农学院的技术优势,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及时传递给群众,在提质保量上下功夫。

同时,处理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生产的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不断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支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主动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

六、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

通过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行动,推进许营镇农业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质量。

始终坚持将品牌化作为提升许营镇农业价值链的主要方向,采取多种措施放大“许营西瓜”品牌效应,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管理,推进“三品一标”示范村创建。

健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全链条标准体系,鼓励农户使用高效、低风险、低残留农药,构建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督管理,落实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预警、安全追溯体系,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

七、撬动工商资本,打造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时期,产业项目扶贫为解决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确保了贫困户每年的收入能够稳定增加,进而实现稳定脱贫。

然而,过去抓扶贫产业,重点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主要关注项目的带贫益贫能力,现在就要侧重于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等,促进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支柱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利用扶贫资金,撬动社会工商资本,通过时间的积累,不断完善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由量变到质变,努力打造支柱企业。

同时大力推动了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就业工场作为规模农场的延续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农业“新六产”的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择优选择,完善项目库建设

努力寻找适合许营镇长期发展的产业项目,并在产业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与扶贫资金的结合点,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不流失,好的产业项目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符合当地土地、环保、招商等政策要求,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项目承接主体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经营能力;

2、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贴近农村、贫困户、农民、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3、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项目、资金和市场的有效衔接。

4、鼓励采用租赁、承包、合作等多种形式运营资产,积极探索实践托管经营或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让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5、项目规模适度,可将扶贫资金形成固定资产,风险小且可控,收益相对稳定,产权明晰、确权到村,确保扶贫资金不流失。

6、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并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依靠核心产业,大力推动规模农场和就业工场“两场同建”和农业“新六产”的发展。

九、汇聚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

1、把外出农民工吸引回来。乡村振兴离不来人才振兴,建立健全定向回引制度,落实专人定向联系。有针对性的细化落实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优秀农民工回乡发展。

2、把青年农民工培养起来。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促进农民工党员增加。开展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农民工后备力量、农民工村干部培训,筛选一批优秀农民工进行重点培养,推动农民工后备力量在乡村治理等工作中锻炼能力。(张剑博)

来源: 海外网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