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副头条

旗下栏目:

怀念杜润生主任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郭作玉 发布时间:2020-07-18
摘要:怀 念 杜 润 生 主 任 郭作玉 杜润生主任,鼎鼎大名,世谓中国农村改革之父。非常荣幸的是,我曾在他领导下工作七年( 1982-1989 )。他于 2015 年 10 月 9 日逝世,享年 102 岁。关于他的文章是很多的,多种原因使然吧,今天我要写一点怀念他的文字。 ( 一

 

怀 念 杜 润 生 主 任

郭作玉

杜润生主任,鼎鼎大名,世谓中国农村改革之父。非常荣幸的是,我曾在他领导下工作七年(1982-1989)。他于 2015 109 日逝世,享年 102 岁。关于他的文章是很多的,多种原因使然吧,今天我要写一点怀念他的文字。

()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982 7 月毕业分至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这个单位其时刚脱胎于国家农委几个月,杜润生是一把手。我这个专业到中央农研室工作,与杜润生主任的观点相关,他说农村政策一定要由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这一观点主导下,一批学哲学、历史、中文、数

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方有了到农研室工作的机会。

到单位报到的头一天,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综合组(正局级) 组长杨坤泉说,“你们以后就喊我老杨,这是杜主任定的规矩,他让我们就喊他老杜,因为这是研究机构,彼此称官衔不好,不方便大家平等讨论。”

今天,我不禁想到,看起来简单的上面的两小点,其实不简单啊!一叶知秋。一滴水映太阳。这反映的是杜主任实事求是的精神,工作上科学的决策,做人上平易近人的特色。

 

怀念杜润生主任

纪念杜润生同志诞辰107周年聚会 2020年7月18日 北京 (实到人员自右向左:

金文成 陈兆丰 魏唯 曹居中 翁永曦 高文斌 徐小青 张木生 陈越光 贾广东 郭作玉 朱守银) 

()

当时我的具体任务是参与编发两个内部刊物,《送阅件》和《农村工作》,前者是上报一定范围的高层领导参阅,后者是发至全国县、团级单位参考。工作上与杜主任直接交流的机会,主要是办理送阅件方面。

那几年,全国农村改革如火如荼,新鲜事多,新问题也多, 为及时反映情况,杜主任重视发挥《送阅件》的作用。如土地承包期限、农产品流通障碍、“傻子瓜子”年广久雇工人数、农民负担重等情况,杜主任常亲自推敲材料,碰到领导有批示,他必逐字领会,或马上研究,或安排深化调查,或部署落实。

经杜主任那里过来的批件,组里似乎有一个规矩,大家都要细心领会他每一处批改的道理,所增减内容本身的道理,并非只是一般的照抄照转。工作是学习,学习是工作。

我记得,1983-1986 年综合组全体同事(六人)都参与了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毋容讳言,本人担任的是文印工作,对文件草稿或简报草稿誊写呀,校对呀,跑印刷呀,以及下发材料和简报等。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能够接触参与起草文件的领导和各路“神仙”,亲临讨论现场,目睹争论,领略各位的观点、争论的风格,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一项重大政策的来龙去脉,整个文件形成的过程。据有的参与起草的同志说,到中央文件正式发布时,第一遍讨论稿几乎没有一句话完整地保存下来。

无论文件起草还是开农村工作会,杜主任都是思考的核心, 一根红线,站位最高、占有情况最多、观点最有说服力,有勿容置疑的统领力。比较让人佩服的还有他的技巧,同一件事、同一个观点,从他嘴里说出来味道就不一样,即使同样的事和观点他自己每次的表述又不一样,但一准儿万变不离其宗。加上他特有的声音、语调、表情,娓娓道来,逐层递进,梳理归纳,最后点破;或上来就抖出一个说法,接下去条分缕析,最后证明;引得人们凝神屏气、小心谨慎听讲,生怕漏过,结果人们都爱听他说话、作报告,不少人视作一种享受。你道这些人是谁,有些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有些是研究农村的大家,有些是党政高级干部, 有些是莘莘学子。他完全是大师级的人物、设计者,其他人是小师傅,抑或是大国工匠,但这是有机的思考体系、工作体系、高效运转的体系。

()

有一个情况,我忘不了的。1985 年春节假前,杜主任布置, 让家在农村的同志春节间走亲访友时多问问农村的情况,回来要交书面汇报,准备座谈。后来,根据大家反映的情况,综合组编发了一期《送阅件》,题目叫《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机关一些同志从家乡得到的信息》。其中,有我反映的问题。没想到,几乎十年后,我发现当时我反映的问题杜主任曾有重要的批示。

1994 年我调入农业部办公厅工作,不久,有一位同事问我, “你知道吗,杜润生主任、何康部长曾经批示过你的一篇调查报告。”我说不知道,遂问怎么回事。这位同事转身回去,很快拿来了一份农牧渔业部办公厅编发的《每日情况》,时间是 1985 4 29 日。该期《每日情况》,共反映四件事。其中第一件事,

与我 1985 年春节调查汇报有关。原文如下:

四月二十二日,杜润生同志在书记处农研室郭作玉《略谈家乡见闻》上批示:“何康同志:乡镇企业压力大,必出命令主义。咱们上边应带头减压,指标要压低,表扬要适当。今年一月份还是超过速。”

四月二十五日,何康同志就此批示:“请将润生同志批语登每日情况,此件请马杰三同志一阅,并请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及提出避免盲目发展的具体措施。”

郭作玉的《略谈家乡见闻》反映了河南驻马店地区近年连续发生水灾后,各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一是救灾,二是帮助发展生产,受灾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同时反映,一些地方在发展乡镇企业中,有依靠行政命令和盲目发展等现象,以及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拜读此件,我当然高兴啊,一是知道了尊敬的杜主任对当年本人所报材料有批示,二是深感批示高明。何谓高明?如众所知, 我们的体制,对想办的事有极强的资源调动力和工作组织力,一方面能够较快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大事好事,另一方面也时有出现

“过错”。如发展经济,有定指标过高、要求进度过快的现象,有简单依靠行政命令、一刀切、过分使用奖惩手段的现象, 结果造成过热、过度,得不偿失,事与愿违。1994 年的我的理解,当时作为中央农研室一把手,中央农口部门的牵头人,面对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杜主任的这个批示有追求发展质量与速度统一的考量,有兼顾历史经验教训的心怀,有热忱、冷静、科学指导的智慧。

这就是杜主任啊,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掌握情况,能敏锐地感知有价值的信息,能由小知著,由近看远,深度思考,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

杜主任得到很多人的衷心爱戴,他也对很多人付出真心和关怀。这里根据我掌握的材料和直接感受,仅说一点他对原中央农研室副主任刘堪的感情和关心。

很多人知道的,刘堪副主任曾是上世纪农村改革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五个 1 号文件起草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对我国农村改革可以说有一定特殊贡献。他是河北乐亭人,为人沉稳低调, 理论功底深厚,善思考,说话常微言大义,是杜主任志同道合的得力助手。

2008 12 25 日,刘堪副主任因病逝世。他曾于 1998 年留言,表示本人去世后的意见,家人在他去世当日将其留言交给农业部离退休干部局。分管离退休干部局工作的牛盾副部长见此留言,颇为感动,批示道:“刘老高风亮节,令人敬佩。请老干局做好各项工作。今天我代表部党组、部长去看望刘老家人。情况随报。”

刘堪副主任的《留言》约两三百字,可谓简短。他写道,“第一,捐献遗体。老朽之躯,择其可用者用之,余则火化,不留骨灰。第二,不举行任何丧仪。亲朋故旧处,招呼一声此人已去, 可也。第三,不写生平。无评价之价值,宁写蹩脚文字,实强人所难。第四,生前身后无长物,破衣旧书任由处置。文稿、笔记、资料之属,或以交公,或以赠人,或付丙丁。检点一生,取之于世者多,奉之于人者少,然心债难偿。平庸、平凡、平淡而已, 如能平静离去,全‘四平之身’,足矣。愿国家繁荣,愿社会进步,愿生者幸福。”

因工作之便,我读悉了上述信息,深为老领导的宽广胸襟及人生哲学感动。我想,杜主任他们两人感情深厚,应该找机会让老人家知道一下刘堪的留言。数月后,我把复印材料面呈杜主任。没想到,当年已 96 岁的他看的特认真,反复看,不一会儿,只闻他鼻子吸溜吸溜的,老泪纵横。在场的他的大女儿和我,没有思想准备,见此情景,就蹩脚地劝他莫太伤感。过了一段时间, 他大女儿告诉我,老头把刘堪的留言复印件放到他自己掌管钥匙的小箱子里了,肯定还会看。惹得老人伤心不已,一则搞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事对否,一则深为他对同事的感情倍受感动。

()

我原本一个农村人,农业户口,上了大学,留京工作,身上一定留有不少农村固有的东西,良莠姑且不论。不是太善交往, 但能共心,在杜主任这里也许可以说明。

比如,杜主任家里他在位期间我没有去过,心想他工作忙, 需要休息,工作需要见议则通过秘书联系,在办公室进行。他在位期间,生病住院,我没去看过,心想他需静养,看的人多了影响治疗。可能更重要的是,当时我觉得去家里、医院看他,有讨好的嫌疑,特信君子待人淡如水。他退休后,我去他家里看望多次。有一次,发现他老人家用的电脑太陈旧了,第二天就自备了一台液晶显示、屏面较大的机子去安装上。还有上面说的刘堪副主任逝前留言,很快能想到他一定愿意知道。他逝世的消息,我从一位原中央农研室综合组的同事那里第一时间知道后,当时正在外地,马上安排在京一位亲戚请一个花圈送上,谨表哀悼。后来,听他孙子杜帆说,在纪录爷爷逝世的视频资料里,我亲戚代送的花圈在里面有突出显现。

让我特别感谢的还有,他老人家于 2005 4 月曾为我的专著《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题词。内容是,“推进信息服务网络,有助于加快农村现代化。”是拜托我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时的老领导余展请他题写的。我取题词时,老余说, “请老杜题词你也没准备个参考的稿子,但老头略一思考,随手就写出来了。”我说,“现在看,幸亏没准备,他自己想出来好。要是我提供参考,肯定是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哪胜他说的农村现代化呀,这个高啊!”再后来,20133 月汪洋副总理到农业部视察国家农业数据中心时说,“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制高点。”当时,在场的我确实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快就联想起了杜主任题词的说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是领导高明。我一个多年主要业务是从事政务信息编发、信息分析、信息化的人,是水平不够、达不到这个认识的高度,还是有说高了怕别人嘲笑的顾虑呢,可能兼而有之吧!今年,2017 年,有人印出了设计、用纸、装帧均佳的《杜润生题词》本,杜主任为我拙作的题词收录其中,这又是一个很好的纪念物啊!

(作者系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执行会长)

责任编辑:郭作玉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