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学会在摩擦中求生存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需求减弱,为恢复经济、重塑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2009年以来,针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层出不穷,中国出口企业步履维艰。 在今年两会上,中国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全球正在进行的134项贸易救济措施中,有77项涉及中国。 “现在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当中国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始与欧美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竞争时,贸易摩擦会更加激烈,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摩擦中生存。”万季飞说。 欧美国家搞贸易摩擦最起劲 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各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共遭受11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以反倾销为主,共75起,总案值127亿美元。新年伊始,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管、铜版纸、PVC胶膜、玻璃纤维、套装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去年,中美贸易摩擦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中美轮胎特保案。它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今后3年轮胎出口企业将被征收高额附加关税,更给其他国家采取类似措施作出很坏的榜样。 近年来美国对华最大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也随着 由于欧盟是反倾销措施的惯用国,2009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一直不断。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欧盟对中国仍在执行的反倾销措施多达50余起。 贸易摩擦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