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趋好形势类似,中国客车行业近几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出口这一环节上,其抢眼的表现值得其他汽车企业学习与借鉴。有资料统计,中国客车的出口从2003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每年出口增长的比例都超过了两位数。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寒潮来袭,也许这种持续的增长还将继续下去,但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却使中国客车出口“斯文扫地”。从2004年开始,中国客车出口的金额、数量和档次都在不断提高,但到了2008年下半年,中国的客车出口形势出现了低迷,而且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年底。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累计出口客车23264辆,出口金额共计63811.79万美元,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31.43%和41.01%。巨大的萎缩让中国客车行业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毕竟,出口对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客车出口量约占到国产客车销量的15%左右,其中大型客车出口的比例还会更高一些。对于2010年的表现,业界又将如何看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但言下之意却是对2010年中国客车出口的形势表示谨慎。 在张小虞看来,虽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但国外一些国家经济回暖的态势还有待于巩固,这必将导致购买能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中国客车的出口。事实上,谨慎看待客车出口行情的不仅仅只有张小虞一人。在采访中,其他几位业内专家都对2010年中国客车的出口表现持谨慎态度。有观点认为,2010年中国客车出口将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但与2008年之前的巨大增幅相比,这种缓慢的回升将微不足道。专家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了客车出口面临尴尬的原因: 一是由于中国客车出口目标国的市场变化快、分布散,很多客车企业无法准确掌握到国外汽车市场的未来变化以及准入政策的变化,而这些已经成为中国客车出口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对于未来环境的风险必须要密切关注。一个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2008年,包括客车出口在内的中国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市场就是俄罗斯,但到了2009年,这一市场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早已不复存在。中国客车对俄出口不足百辆,同比下降超过100%。 二是由于出口目标国的汇率变化导致了代理商赊账销车的风险急剧扩大,这一不利因素为新一年中国客车的出口带来不小的冲击。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为客车出口带来了新的障碍。据报道,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产品遭遇到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事件居高不下。特别是2009年轮胎在美遭遇的特保措施以及铝车轮在欧洲遭遇反倾销调查,为中国客车出口又敲响了一记警钟。据悉,美的集团退出客车行业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出口下滑所致。坊间传闻,2008年年中,在未收到预付金的情况下,缺少客车出口经验的美的客车在承接了一笔来自沙特的客车大单之后,匆忙组织客车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客户随后单方面撕毁协议取消进口。客户的“不厚道”让美的集团很“受伤”,从而导致美的客车拖欠了大量的供应商货款,再加上此前的亏损,美的客车脆弱的资金链崩裂,从而最终退出了客车市场。 除了国际宏观环境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汇率风险以外,在专家们看来,中国客车企业自身也需要提高素质。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客车出口厂家对出口国的国情不熟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客车专家认为,中国客车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跟踪很不及时,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则直接导致了中国客车出口既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也无法真正地驾驭市场。他指出:“这说明了中国客车企业对出口市场并无足够把握,说明了中国客车出口尚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最直观的表象就是某些企业的出口大起大落,偶然性很强。此外,部分企业对贴牌销售很热衷,这对自主品牌意识很强的中国客车企业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此外,中国客车品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