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无锡尚德是中国最大,也是世界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遭受欧美“双反”调查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考验。人们不禁担心,中国的光伏产业还能拥有春天吗? 仅是产能过剩 不能看衰整个产业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倍至2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向记者透露,据统计,2011年,中国有光伏企业262家,2012年,该数字已降至112家。“这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然而,即便如此,2012年,中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 分析人士认为,尚德破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风向标作用的信号,意味着政府不再无限制为光伏企业输血,而是决定让市场优胜劣汰。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重新洗牌期。 江苏的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清洁能源,光伏产业仍然具有光明的前景,理由有三:一是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化石能源正在不断枯竭;三是环境保护的倒逼。作为雾霾的重要制造者,火电厂未来肯定将受到限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光伏产业整合未必是坏事。“只有更多企业倒闭,产量供大于求、价格直线下跌的局面才能缓解,企业才可以购买更多设备并投入新技术。长期来看,太阳能才能够同化石能源一较高低。” 不少专家也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不一定会拖累相关产业的发展,反而会为其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也能实现填表安装、电网平价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向记者介绍,以德国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如今已简便到“填表安装”的地步,居民只需到规划部门填一张申请表,银行就会实地考察屋顶面积、光照条件等,以此来确定贷款的发放。随后,安装公司会上门安装屋顶光伏电站。 今年1月,常州高新区粤海工业园157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这是国家出台小型光伏电站免费并网政策后江苏首个正式并网项目。 “由于发电成本较高,光伏产业还处于‘引导扶植期’,需要多方协同分担成本:一是依靠政府方面的补贴,二是银行或保险公司的长期介入,三是光伏企业自身的进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工作人员如是说。 目前,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美国部分州,如加州,已实现或接近“电网平价”,即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 “发展光伏产业是‘扩大市场’与‘降低成本’同时推进的过程。”王勃华指出,帮助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双反”打压的阴影,一方面要借助市场力量淘汰落后产能,让有竞争力的企业活下来;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分散较高的光伏产品成本,让国内消费市场用得起这种产品。 启动“光伏下乡”扩大内需在行动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搭乘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 尽管目前业内对农村市场对于光伏发电的承受力还存在诸多疑虑,但据太阳能专家韩启明分析,按照国内诸如中节能等企业的经验,一个占地半亩的农村塑料大棚,装上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入为12万元到13万元,其中,财政可补贴3万元到4万元,农民投入2万元到3万元,剩下的靠银行贷款解决,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仍属可承受的范围。 而事实上,今年,国内各地也都在以落实新一轮光伏应用扶持政策为契机,以金太阳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国家分布式应用项目为渠道,结合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太阳能示范村创建,全面推进光伏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