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开发投资寻源 环球农资供求 最新资源发布

帮扶

旗下栏目: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帮扶

黔贵扶真贫 习水当先锋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11
摘要:本报记者李朝民 习水咋样了? 不少人在问。作为贫困县代表,习水县向贵州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率先脱贫摘帽。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12月7日。聚光灯下,习水的点滴变化,备受关注。 国家级贫困县习水,地处
  

    本报记者李朝民

  习水咋样了?

  不少人在问。作为贫困县代表,习水县向贵州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率先脱贫摘帽。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12月7日。聚光灯下,习水的点滴变化,备受关注。

  国家级贫困县习水,地处遵义北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其中一、二、四渡在习水境内,诸多长征文化遗迹犹存。

  军令状立了,就要兑现。2015年,向承强接任习水县委书记。他说,脱贫攻坚是一项群众工作。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习水每一步前行,都要始终贯穿一条红线,那就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脉相连。

  正是依靠这种血脉相连的群众路线,习水党员干部补强“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夯实“作风之基”,带领贫困群众狠下一番“绣花功夫”,实实在在扶真贫、真扶贫,趟出了一条决胜脱贫之路。

  思想之变:从“等靠要”到“自奋蹄”

  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习水县政协主席、脱贫攻坚常务副总指挥王仲勇说,经济上脱贫不难,难就难在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提不起干劲。他们虽然被政府“扶上马”,但不愿“自奋蹄”。

  怎么办?习水县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一是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打开心结,合力攻坚;二是强化基层党建,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力。

  习水县委组织部长袁仁端介绍,习水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总指挥部,下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18个专项指挥部。5200余名干部深入26个“战区”与1458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参与式、亲人般”帮扶。

  白坭村是党建引领脱贫的示范村。东皇街道党工委书记袁化说,由于宗族势力斗争等因素,白坭村连续三届没选出村委会主任。后来,帮扶干部帮着组建了村“两委”。如今,白坭村推行“一约三会”群众工作法(村规民约、民情征询会、民主议事会、监督评议会),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村民张树礼便是受益者之一。他以前比较懒惰,帮扶干部掏钱买来猪崽让他养,但他嫌麻烦不愿意喂。为了做通张树礼的思想工作,白坭村第一书记陆名杨十多次登门,苦口婆心地劝。有一次,陆名杨在去张树礼家厕所的路上,踩在青苔上滑倒摔伤。伤好后,陆名杨再次登门劝说。后来,张树礼被感动了。他主动参与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依靠养鸡全家顺利脱贫。

  “人心都是肉长的,干部真心为群众好,群众能感受到,关键要找准密切干群关系的契合点。”陆名杨说,白坭村通过党建引领,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让贫困群众找到了信任感,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变“亮”的蜕变。

责任编辑:高雅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