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副头条 环球农资供求 开发投资寻源 农业互联网+ 农业双创 城乡物流互联 农商大数据 三农数字经济 农业资源变资

农商大数据

旗下栏目:

金阳高山农业“微升级”:养牛养羊实现收入倍增

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8
摘要:每天傍晚时分,四川凉山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村民吉克木日最为忙碌。他要和家人一起将自家的近百头牛羊,从放养的山坡上赶回集体圈舍,再进行补饲等繁杂的工作。把时间精力用在养牛养羊上,让吉克木日等70多户村民走在了脱贫致富的前列。 瓦伍村是从外界进入金

 每天傍晚时分,四川凉山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村民吉克木日最为忙碌。他要和家人一起将自家的近百头牛羊,从放养的山坡上赶回集体圈舍,再进行补饲等繁杂的工作。把时间精力用在养牛养羊上,让吉克木日等70多户村民走在了脱贫致富的前列。

瓦伍村是从外界进入金阳县必经的第一个村,平均海拔约2600米。这里连凉山地区常见的玉米都无法成活,村民多种植苦荞、土豆等附加值较低的作物,部分村民会散养一些牛羊、鸡鹅等,基本上“靠天吃饭”,175户人中超过一半为建卡贫困户。该村虽然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但是尚未找到长期易持续的致富门路。

2019年开始,佛山顺德派驻金阳扶贫干部推动打造“种草养畜产业园”项目,在不用大幅改变其旧有农业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对其原有农业结构进行调节,以“微升级”的方式让村民实现了收入倍增,渐进踏实地奔向全面小康。

金阳高山农业“微升级”:养牛养羊实现收入倍增

金阳县依达乡瓦伍村平均海拔约2600米。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微升级”有大难题,扶贫队伍突破四重关

“这个地方不好发展高附加值种植业,我们就考虑把养殖从副业提升为主导产业。”顺德派驻金阳县扶贫干部、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到金阳后不久,就对瓦伍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看起来“自然而然”的改变,实际上往往要克服重重难关。当地既有牛羊养殖的基础,也有较为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什么却一直只能把低附加值的苦荞、土豆等作为主导产业?

因为要突破四重难关。最首先的就是启动资金。一头小牛的价格是大约3000元,普通农户没有本钱大规模购买。

其次是养殖场所。如果只养几只羊、几头牛,还可以在自家附近搭个棚子,规模达到数十只以后所需的场地、建设资金就是单家农户难以负担的了。

再次是饲料,尽管有天然草场可用,但是天然草场无法完全承载规模化养殖的需求,尤其是在冬季草量减少时,因此必须依赖人工草场的辅助,从夏天就开始储备。

此外,农民缺乏规模化养殖所需的生产工具,如收割机、粉碎机、拖拉机等。让他们自己去买,在初期并不现实。

对此,扶贫工作组和当地干部一起想起了办法。规模化的启动资金不够,那就借钱给农民。农民购买小牛小羊的资金,政府垫付一半,等到牛羊长大出售后再偿还。最主要的贷款条件是,单户人家养牛必须10只以上、包括5只以上的母牛;养羊数量不设限,但其中必须有至少30只母羊。“养殖户的投入太小,他们的动力就不足,而且也难产生经济效益。”瓦伍村第一书记白鲁发说。

村民们把原先种苦荞、土豆的土地腾出来作为人工草场之后,如果按照常规维护,每年只可以收割一季。顺德专门由财政出资,帮助解决草场水系配套等建设,让一季草变成两季草,提升草场承载能力,还修通了去草场的道路,方便拖拉机载草而回。在村集体将部分公用房屋和土地用作免费向村民提供的集中圈舍后,顺德帮助修缮了畜圈围栏,配建饲料加工和储存室等。目前顺德的总出资已达345万元。

金阳高山农业“微升级”:养牛养羊实现收入倍增

村民利用人工草场收割的牧草,对傍晚“回家”的牛羊进行补饲。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奔小康有了大信心,“我们指向哪里大家就打向哪里”

克服重重困难后,扶贫工作组得以当地利用天然牧场优势和养殖技术基础,帮助农民规模化养殖牛羊,并且“退耕还草”,用人工草场的牧草对白天放养的牛羊进行补饲,牛羊粪还可循环用于肥田,土地的直接和间接产出都大大提升,成功实现了小村产业的“微升级”。

村民收入更因此倍增。吉克木日一家在2018年的总收入是5万多元,目前养了10头牛、80只羊。今年到现有收入已经超过8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10万元以上。而在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在2019年时就从4000多元大步提升到6100多元,今年有望超过1万元。最大规模的养殖户养羊已达150多头、养牛达到14头,一些原来的贫困户今年人均收入预计可达2万元。

在去年一批人先尝到甜头后,今年又一批农民主动加入种草养畜产业园。目前,瓦伍村已有71户村民加入项目,接近全村户数的一半。同时,人工种植燕麦草、黑麦草及皇竹草等饲养用草已达5800亩,全村共存栏牛756头、羊1650只。

金阳高山农业“微升级”:养牛养羊实现收入倍增

每天傍晚时分,村民们要把自家的牛羊从山上赶回圈舍。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农民们还自己创新出更多“玩法”。有的农民由于陪小孩在外地读书无法加入项目,就在自己的地里种上牧草,卖给养殖户。有的农民即使在政府贷款情况下也达不到入门门槛的,就投资少量牛羊,委托给其他大户代养,并且也把自己的土地腾出来种牧草。还有的农户直接将土地正式流转给其他人,通过租金分享村内“产业升级”的红利。

“现在农民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我们指向哪里大家就打向哪里。”白鲁发说,今年该村将继续加大养殖的规模,在集体层面落实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人工授站、引进更优质牛羊品种等措施,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熊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