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三权

旗下栏目:

乡村振兴|杨光:专业要有“地方特色” 农民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乡村振兴|杨光:专业要有地方特色 农民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 2023-03-10 09:27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月9日下午,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农业农

 

乡村振兴|杨光:专业要有“地方特色” 农民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月9日下午,出席2023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接受了市内外媒体的专题采访。

乡村振兴|杨光:专业要有“地方特色” 农民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杨光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当前,乡村最基础、最紧缺、最急需的是培养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乡村服务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前沿阵地,是保障现代化农村建设的育才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光说,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年龄在36岁以下的仅占2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达92%,农村农业从业者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年龄偏大,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农业发展。

杨光注意到,目前,多数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不愿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涉农教育学习。多数农民认为在农村不用文化也能搞农业,且涉农职业学习更是难以跳出“农门”,由此形成了农民不愿学,学校难收生,专业开不了的尴尬局面。例如:“全国职教高地”——重庆市永川区30余所职教学院中仅有一所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全区来自云、贵、川的17万职教学生中仅50余名学生学习涉农专业。

同时,全国开设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仅占7%。涉农专业非农就业问题突出,据《2021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涉农专业高职毕业生从农比例不到50%,导致涉农毕业生体量极小,难以组成规模化服务乡村产业的人才队伍。

此外,职业教育涉农培训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过时,师资力量薄弱,仅仅教授耕作技术等已掌握或易掌握的知识,忽视了对农民进行农业市场运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多涉农培训项目也缺少后续的质量评估和成果检测机制。涉农培训资源分散,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集中式、高质量的培训体系。

对此,杨光建议,第一,职业院校在涉农专业学科设置上应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增强与地区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学院+特色专业”进行专业设置,以“学历培养+技能培训”“中高衔接+专本贯通”“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人才培养,将涉农专业打造为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

第二,改革教学方式,实现院校与农村深度合作,将专业设在农村,教室设在村社,课堂设在田间。农民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农村适应什么产业,学校就推送什么产业,农民足不出户就地培训,闲时理论学习,忙时实验实践。通过“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带产业,教学带专业,专家带农户的“产、教、研、学”的教学方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第三,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多头培训向专业教育转变。整合社会培训机构政策资金,改革人社部门培训实训证书与教育部门毕业结业证书的互认互通,将涉农培训从社会培训机构中分离出来,让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向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变,统筹政策资金向职业院校倾斜转移,围绕农艺、农资、农药、农业管理、农业经营等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聚力发挥涉农院校的专业优势。出台激励补偿政策和涉农人才的表彰宣传,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涉农职业教育领域。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编辑:郑亚岚

责编:吴忠兰

 

 

责任编辑: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