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 10 日,中农投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国华在企业家日报社运营总监张建忠、编辑樊瑛陪同下,应邀前往位于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的成都百德邮政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考察,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与转型需求,为双方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企业全景介绍:从生产实力到市场布局
在公司接待大厅,董事长李承纲向王国华一行详细介绍了百德公司的整体情况。作为创立于 1998 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德已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能力,产品涵盖智能快递柜、智能化邮件处理输送设备、物流输送设备等六大类智能化设备。企业现有员工 2400 余名,两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达 140 亩(第一基地 60 亩、车间 3 万平方米,第二基地 80 亩、车间 6 万平方米),配备激光切割机、高速进口数控冲床、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智能化流水线设备,年产值能力达 10 亿元,可满足每年 10-15 个 5000 万级处理中心项目的设备生产需求。

在项目执行层面,公司工程中心物流设备部构建了成熟的施工体系:30 余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统筹管理,100 余名自有安装人员与 10 余家长期合作的专业安装公司协同作业,可同时推进 20 余个项目的安装施工,确保交付进度与质量,赢得客户广泛信赖。市场服务方面,总部 24 小时客服中心与全国 20 余个省市(北京、山东、山西、河南等)的办事处形成联动,实现产品服务网络全覆盖。
实地考察环节:聚焦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
在李承纲的全程引导下,王国华深入参观了钣金、焊接、喷涂、装配、机加等核心生产车间,详细了解各环节的流水线作业流程与现场管理模式。考察中,王国华重点询问了百德公司自主研发的空间分离技术、单件分离设备、全自动供包系统及多层分拣机等核心产品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对企业在智能化设备领域的创新能力表示肯定。李承纲介绍,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物流分拣效率,更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不同场景下的灵活适配,目前已应用于多家大型物流企业的处理中心。

发展战略对话:从行业领先到跨界探索
交流中,李承纲向王国华一行阐述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战略思考。他提到,经过 20 余年积累,百德已从单一钣金产品制造商转型为自动化物流设备 “总承包 + 总集成 + 总运营” 服务商,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解决方案输出的跨越。企业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 5000 万元,推动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探索出 “设备制造 + 运营服务” 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去年年产值达 7 亿元,稳居成都钣金行业前列。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李承纲表示,企业正谋划依托钣金加工技术优势,向设施农业与循环经济领域拓展。他举例称,设施农业中的智能温室骨架、农业物联网设备等领域与现有制造能力具有技术协同性,而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分拣设备研发则可延伸产业链价值。“希望借助中农投乡村振兴专委会的政策资源与行业经验,为企业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李承纲说。
乡村振兴对接:政策赋能与合作展望
王国华在交流中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 “三农” 的重点项目与政策导向,特别是设施农业的技术标准、补贴政策及典型案例。他指出,设施农业正从传统大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智能温控系统、无土栽培设备、农业机器人等领域存在大量市场机会,与百德公司的智能化制造能力高度契合。“专委会已建立覆盖农业科技、政策咨询、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可协助企业对接地方政府、农业园区及科研机构,推动技术转化与项目落地。”

针对李承纲提出的循环经济探索,王国华建议,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政策方向,开发适配农村场景的垃圾分类设备、生物质处理设备等产品,“这既符合乡村振兴的生态治理需求,也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极。”
考察结束时,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农投乡村振兴专委会将组织专家团队对百德公司的转型需求进行专项调研,制定个性化对接方案;百德公司将梳理现有技术优势,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产品方案。双方一致表示,未来将加强常态化沟通,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制造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