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刻意回避,是对历史正义的背叛,是对民族精神根基的侵蚀
邓万祥
电影《731》的上映之路波折重重,从定档到 “待定”,背后牵动的不仅是一部影片的命运,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真相的坚守与追问。 731 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伤痛记忆,揭露罪恶、铭记历史从来不
掩盖它,就是对历史正义的背叛;回避它,就是对千万亡魂的亵渎。电影《731》的能否上映,本质上是在一个民族能否守住直面苦难的勇气,能否让警惕军国主义的精神抗体代代相传?这,正是我们必须撕开 “温情回避” 的
电影《731》原定于 2025 年 7 月 31 日全球预映,但最终未能如期上映,目前处于放映时间待定的状态。
截至 2025 年 7 月 29 日,该片宣传物料上 “2025.7.31 预映” 的字样已被去除,票务平台将其上映状态改为 “2025 年待定”。影片未接入国家电影专资办系统、未向影院配送数字拷贝、无发行通知,三项核心上映流程均未启动,不具备上映条件。
目前,官方未正式宣布撤档或延期,也没有公开回应撤档传闻。网传影片可能延至 9 月 3 日抗战胜利日或年底上映,但未获官宣。
电影《731》的放映时间待定,背后是审查标准、宣发策略、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影片因题材敏感,在平衡历史真实呈现与符合审查规范、大众接受程度上遇到挑战;宣发工作的滞后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国际上某些势力对这段历史的错误态度及可能采取的不当干预,也为影片上映增添了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历史的真相不容掩盖,民众对于铭记历史的呼声强烈,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这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影片终会与观众见面,让更多人了解 731 部队的罪行,捍卫历史的尊严。

731 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是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铭记这段历史、揭露侵略者的罪恶,是每个中国人捍卫历史正义、传承民族记忆的责任所在。电影《731》的创作与上映,本应是一次严肃的历史教育契机,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直面历史真相,警惕军国主义的幽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电影《731》的 “退档” 和 “待定”,不是简单的 “档期调整”,而是一场关于 “是否允许民族记忆保持痛感” 的暗战。
当历史真相被 “退档” 和 “待定”,我们有些人究竟在害怕什么?
对 731 部队罪行的刻意淡化和回避,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背叛,是对民族精神根基的刨挖,是对民族精神根基的悄然侵蚀。
一、731 的罪行,不是“血腥故事”,而是民族存续的“免疫疫苗”
有人以《731》“画面血腥”“吓到孩子” 为由抵制影片,这种说辞看似站在 “保护未成年人” 的道德高地,实则暴露了对历史教育本质的无知。731 部队的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活体解剖时不打麻药的婴儿啼哭、被细菌感染后腐烂的躯体、在低温实验中冻裂的四肢…… 这些不是 “虚构的暴力”,而是数千名中国、朝鲜、苏联受害者真实经历的炼狱。
掩盖这些细节,不是 “保护”,而是 “阉割” 历史教育。就像医生不会因为手术画面血腥就拒绝展示病灶,我们也不能因为历史的伤疤丑陋就选择缝合。青少年需要知道:和平不是天生的礼物,而是先辈用血肉对抗兽行换来的;所谓 “文明” 的外衣下,永远可能藏着军国主义的獠牙。这部电影本应成为一剂 “历史疫苗”,让年轻一代在直面罪恶中获得警惕的抗体 —— 而现在,这剂疫苗能不能发放和发挥作用,我们不得而知。

二、“百万投诉” 的狂欢,是对民族情感的消解和狙击
网络流传影片《731》因 “血腥暴力”“影响青少年” 等理由遭到超 180 万次举报,值得每个中国人脊背发凉。当毒教材用旭日旗、战犯肖像毒害下一代时,不见 “百万投诉”;当日本政客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慰安妇问题时,不见 “百万投诉”;偏偏一部揭露日军反人类罪行的电影,触发了 “有组织有计划” 的举报狂潮。

这背后的逻辑再清晰不过:他们怕的不是 “血腥”,而是 “觉醒”。怕中国人记住 731 部队与日本政府的直接关联(731 部队是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直接管辖的 “国家犯罪机器”);怕年轻人追问 “为何日本至今未就细菌战道歉赔偿”;怕民族记忆的痛感凝聚成抵制历史修正主义的力量。这种 “投诉”,本质是一场针对民族精神的 “信息战”—— 用 “和平主义”“理性” 作伪装,行 “消解历史仇恨”“弱化民族立场” 之实。分析 “投诉” 的构成和实质可见,“百万投诉” 中 60% 文案高度模板化,且 70% 账号注册时间不足 3 个月。部分 IP 地址被追踪至日本东京千代田区 —— 日本右翼组织 “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 总部所在地,同时河北某高校学生被发现使用非法 VPN 伪装日本 IP 进行举报。
三、“不要渲染仇恨” 的诡辩,是对遇难者的第二次屠杀
有一种论调称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这话本身没错,但被别有用心者偷换成了 “必须淡化仇恨”,因而反对影片《731》上映。请问:当日本右翼仍在叫嚣 “731 是捏造”,当靖国神社里供奉着 731 部队战犯的牌位,当部分日本企业拒绝承认使用 731 数据进行 “医学研究” 时,我们 “淡化仇恨” 的底气从何而来?

对罪恶的沉默,就是对罪恶的纵容。赵一曼遭受的酷刑、731 实验台上的冤魂、南京大屠杀中的 30 万同胞…… 他们不是 “历史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我们连讲述他们的遭遇都要 “小心翼翼”,当揭露罪行被斥为 “渲染仇恨”,本质上是在让遇难者经历第“二次死亡”—— 不仅被剥夺生命,连被铭记、被哀悼的权利都要被剥夺。陈先义先生说得透彻:“只要日本帝国主义坚持固有的反动立场,这个世仇我们将世代铭记”—— 这不是 “仇恨”,而是一个民族对正义最基本的执念。
四、影片《731》的“待定”,暴露了我们的“精神防线”仍有溃口
电影《731》的 “待定”,最令人痛心的不是 “看不到影片”,而是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在意识形态战场,我们的防御仍有薄弱环节。那些隐藏在 “理性家长”“和平主义者” 面具下的势力,能轻易撬动舆论、左右决策,说明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这些年,频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现象:为何精日教授能在大学讲堂公然美化侵略?为何揭露历史的作品屡屡受阻?这些问题的答案,指向一个更紧迫的命题:捍卫历史正义,不能只靠民间的愤怒,更需要制度性的 “防火墙”。对那些刻意消解历史、为侵略罪行辩护的言行,必须有明确的惩戒;对承载民族记忆的文艺作品,必须有更坚定的支持。否则,今天《731》可以 “待定”,明天《南京大屠杀》也可能 “被调整”,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在 “无害化” 的历史中,失去对民族苦难的感知力。

五、树直面过去的志气,为历史真相立碑,勇敢开创未来
731 部队的罪行,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头上的伤疤。电影《731》的价值,不在于 “卖座”,而在于 “立碑”—— 为遇难者立碑,为历史真相立碑,为民族精神立碑。当这样的 “碑” 被轻易推倒,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民族直面过去的志气和勇气。
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实施了惨绝人寰的活体解剖、人体实验、细菌传播等反人类罪行被认定为铁案,但731部队核心成员未受法律制裁, 造成司法追责的空白,战后部分成员还在日本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日本政府长期以“无直接史料”为由拒绝承认731部队罪行,甚至将731部队的罪行污蔑为这是“中国杜撰的战争故事”,电影《731》预告片在日本社交媒体遭遇大规模抵制。反映出731部队的罪行对战后日本的影响表现为社会认知的缺失和割裂、政治上的刻意掩盖及法律追责的缺位,历史修正主义与未彻底清算战争责任等深层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和法治影响。
面对日本社会对这一历史认知的缺失,及对战后国际秩序和人类良知的挑战, 我们需要以史实为根基,坚定捍卫历史真相;批判历史修正主义,督促日本正视历史;通过教育与民间交流,促进认知觉醒;以国际法为依托,持续推动正义追责。我们的行动,不仅是为了告慰受害者,更是为了警示未来:任何试图掩盖、美化反人类罪行的行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只有当日本真正正视并反思历史,才能实现与亚洲邻国的真正和解,为地区和平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 “不要渲染仇恨” 的诡辩,我们更要清醒:这不是对和平的向往,而是对遇难者的二次屠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势力不断淡化、美化侵略历史,甚至试图掩盖 731 部队的罪行,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倾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真实反映 731 罪行的电影,其存在本身就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是维护历史真相的重要载体。
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不敢直面历史的民族,连现在都保不住。希望和呼吁电影《731》上映,不是 “传播愤怒”,而是每个中国人对历史正义最朴素的捍卫 —— 因为我们欠 731 的遇难者一个真相,欠千万抗战亡魂一个交代,更欠下一代一个没有被篡改的过去。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最终是为了开创未来。我们反对的是侵略罪行和军国主义思想,而非特定国家的人民。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侵略者必须正视历史、深刻忏悔。在日本尚未彻底清算侵略历史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传承历史记忆,让 731 部队的罪行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呼吁和期待电影《731》上映,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尊重历史、坚守正义的作品出现,希望历史真相永不蒙尘,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扎根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