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一假期刚过,大家都在晒出游照片,但旅游数据跟五一比还真有点不一样。
出行时间比以前早了,可出去玩的总人数没五一多,文旅部的数据显示,十一国内游客大概6.8亿人次,五一那会是7.1亿。
现在大家出门不盲目了,不会光凑假期热闹,毕竟十一假期比五长长两天,还遇上部分地区下雨,谁也不想顶着雨挤景点。

旅游的玩法也变了,以前大家都往5A景区冲,今年不少传统景点客流少了些,反而像湘黔交界的梵净山周边、云南瑞丽这些“省际交界游”“边境游”火了。
现在人玩的就是个不一样,不想挤在网红打卡点拍同款照片,更想找些清净又有特色的地方。
而且出境游也热闹,今年免签国家多了不少,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这些地方都能说走就走,十一出境游预订量比去年多了不少,这也能看出来,大家对出国玩的需求早憋着了,政策一放开就释放出来。

9月制造业PMI:生产挺给力,中型企业却有点“掉队”
聊完十一的消费,咱们再看看工业这边,9月的PMI数据也挺有说头。
国家统计局发的数,9月制造业PMI是49.8%,虽然还没到50%的扩张线,但比8月高了0.4个百分点,说明情况在好转。
综合PMI产出指数到了50.6%,经济总体是在扩张的,这是好事。

生产端表现特别亮眼,生产指数到了近6个月的高点,原材料采购也跟着多了。
像食品制造、汽车制造这些行业,生产指数都超53%,企业扩产的意愿很明显。
很显然,生产端起来了是制造业回暖的核心动力,毕竟企业愿意开工,才能带动后续的链条。
不过企业规模分化有点明显,大型企业PMI一直稳在扩张区间,51.2%的数连续3个月没掉下来,小型企业也不错,PMI比8月涨了1.6个百分点,到了48.5%,本来想小企业可能还得熬一阵,但后来发现政策对小微的扶持真落到实处了。

无奈之下,中型企业却有点承压,PMI比8月降了0.2个百分点,到49.1%,这说明复苏的动能还不均衡,中型企业的难题怕是还得再关注一阵。
制造业里新动能的劲头也足,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消费品这三个行业的PMI都在扩张线以上,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这些产品的产量也涨了不少。
如此看来,产业升级不是喊口号,真的在带动制造业往上走。

反观高耗能行业,PMI还在降,钢铁、水泥行业产需都不行,这也正常,毕竟现在都在搞低碳转型,高耗能的肯定得调整。
非制造业这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刚好卡在50%的临界点,邮政、金融这些基础服务行业特别稳,PMI超54%,但餐饮、文体娱乐行业不行,落到了48.3%,主要是暑期过了,大家出门玩的热情淡了点。
建筑业PMI也回升了0.3个百分点,虽然还在收缩区间,但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不错,业务预期指数到了53.5%,毫无疑问,政策环境好了,企业信心也跟着回来。

美元反弹没劲儿,人民币反而有底气
说完国内的消费和制造,咱们再看看汇率这块,10月以来美元和人民币的走势还挺有意思。
10月4号,日本自民党党首选举,高市早苗赢了,她一上来就说要搞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
这政策一出来,市场肯定觉得日本央行不会轻易加息,10月加息的概率一下就降了,日元汇率立马扛不住,USDJPY一度涨到153以上,美元跟着沾光,被动涨了不少,10月9号美元指数摸到了99以上。

但美元想一直涨怕是难,因为美国自己的经济也有问题。
10月1号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了,8月的非农数据都没法按时发,从7月、8月的数能看出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明显降温了。
很显然,美国经济基本面撑不起美元一直反弹,中期来看,美元大概率还是偏弱震荡。
反观人民币,反而有升值的底气,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经济就慢慢稳住了,结构转型也在深化。

今年外需比内需稳,四季度新兴经济体对咱们出口的支撑挺强,出口没掉链子。
政策方面,经济修复还没到特别稳的地步,货币和财政政策加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反内卷”政策和扩内需政策会一起发力。
如此看来,等政策效果慢慢释放,内生增长动能提上来,物价也会往合理区间走,这些都能给人民币撑住劲儿。

下半年政策会持续发力,财政要更积极,货币要适度宽松,重点会放在落实政策上,比如提振消费要培育服务消费的新增长点,投资要抓“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房地产要搞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不过风险也得注意,国内市场有效需求还不够,8月CPI涨得不多,能看出来大家花钱还是谨慎,政策落地效果能不能达预期也不好说,有些制造业补贴可能还没到小微企业手里,还有外部环境,美国的关税政策、全球供应链波动都可能有影响。

总的来说,2025年9-10月的中国经济,有消费转型、制造回暖的亮点,也有需求不足、行业不均衡的挑战。
只要政策能精准落地,把这些问题慢慢解决,下半年经济稳增长没问题,大家也能更有信心。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33781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