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7日讯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表示,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各具特色的“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重要成效。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可感可及,集中力量办好办成一批实事。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推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已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同时,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减轻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鼓励地方广泛开展村超、村BA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振农民“精气神”。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路径。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以县域、乡镇、村为单元,立足小切口,整体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同推进“五个振兴”。农业农村部将遴选推介一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案例,引导各地照着典型学、跟着先进干,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
三是着眼走深走实,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推动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拓展乡村振兴投入渠道,协同推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健全社会动员机制,通过财政撬动、金融支持等模式,规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以多种方式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开展乡村振兴进展情况监测,强化省市县党委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切实增强服务小农户的能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服务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聚焦小农户和关键薄弱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国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其中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91.6万个、占服务主体总数的83.7%,农业服务公司4.4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7.8万个。此外,还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托管等服务模式,例如现在不少地方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除草、浇水等田间管理环节由自己完成,耕、种、收等环节则全都委托给社会化服务主体,既省力又能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