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安区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相继征用,2004年至今,全区在劳动年龄内的失地农民共有20590人。为了使这部分农民实现就业和创业,该区专门成立了失地农民服务中心,强化政策宣传和免费技能培训,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推荐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今年共让17501人(其中外出务工11375人)实现就业创业,檀木村二组失地农民胡枫是受益者之一。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失地农民素质。该区充分运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党员电教室、群众文化室等阵地,开设种植、养殖、美容、家政、电脑、建筑、餐饮服务、汽修、缝纫等专业培训班;协调配合广安区农校、中职教育培训班在全区开办以初中以上学历、40岁以下农民青年为对象,学制一年的职业技能中专夜校班。力争每个中青年失地农民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以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据统计,今年全区共开展各类培训150余场次,培训失地农民6600多人次,开办农学夜校班8个,有学员440余人。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失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该区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为载体,积极为失地农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并建立失地农民和企业用工信息库,对全区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各企业用工需求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仅今年全区共为失地农民发布相关900余条,引导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5510余人次。
建造各类市场,引导失地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依托区位优势,结合城市开发项目,加大商贸区和农贸市场开发建设力度,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增强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仅广安商贸区和农贸市场就增加就业岗位3000多个,吸纳失地农民就业1100多人次。同时积极发挥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对失地农民的吸纳能力,今年仅工业园区就招聘失地农民3300名进厂务工。
制定优扶政策,支持失地农民发展产业。采取“尽量挂靠企业下岗职工和纳入城市(农村)低保范围,给予小额信贷扶持和提供循环发展金”等方式,搭建创业平台,支持失地农民发展养殖、种植业、帮助失地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有3500名失地农民在在家门口实现创业,走上致富路。
编缉:张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