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开发投资寻源 环球农资供求 最新资源发布

帮扶

旗下栏目: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帮扶

张平阳:干部持卡服务 群众刷卡评级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张平阳 发布时间:2008-05-06
摘要:巴中市巴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平阳 化成镇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部,距市区21公里,幅员面积67.4平方公里,辖20个村(居)委会,138个村(居)民小组,6300户,3.1万人,现有镇属部门19个,在职干部职工76人。今年以来,在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该镇积极
  


巴中市巴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平阳

 

  化成镇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部,距市区21公里,幅员面积67.4平方公里,辖20个村(居)委会,138个村(居)民小组,6300户,3.1万人,现有镇属部门19个,在职干部职工76人。今年以来,在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该镇积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探索实行了《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把干部作风好坏的监督权、服务优劣的评判权、决策事项的建议权真正交给群众,实现了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动   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职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过去的“取”变成了现在的“予”,由过去的“管理”变成了现在的“服务”。但不少乡镇干部不能顺应乡镇职能变化形势的需要,不能完成个人“角色”转换,存在工作无方向的问题。大多数人蹲在机关“养尊处优”,很少有人主动沉到基层为民服务。同时,自工资打卡直发后,长期以来所实行的绩效挂钩制的约束力减弱,乡镇对干部管理、考核缺乏有效手段,致使广大乡镇干部工作无动力,形成“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如何激活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克服人管人难管又管不好的问题,是摆在乡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难解的课题。化成镇按照市、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从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大力推行《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让老百姓对干部服务态度、质量等以“刷卡”的形式进行评判。这是提高乡镇行政效能的一种大胆尝试。

做   法

  一、统一制卡,持卡下乡。该镇统一设计制作了《行政效能监督卡》,主要包括干部姓名、现任职务、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建议意见、满意程度、群众签名等内容。干部进村入户时,随身携带《行政效能监督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纠纷调解、代办手续等服务,服务结束后,由群众“刷卡”评判。每个干部每月必须“刷”卡8张以上,全年不得低于100张。

  二、干部服务,群众“刷卡”。群众对干部的服务,按照“一事一卡一‘刷’”的要求,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评级,“刷卡”签字,并在卡上填写具体意见和建议。“刷”后的监督卡由群众在当月内送回镇效能办或投入“效能建设意见箱”,也可由干部本人自行带回。所有回收监督卡,由镇效能办按月汇总登记并梳理归类,根据群众满意度对干部当月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责令限时整改到位。

  三、全程跟踪,分月公示。该镇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标语等多种途径,向群众讲清监督卡的效用和“刷卡”规则,提高群众参与度,确保卡上所记事项、所评等级、所签名字“三清楚”。对回收的监督卡,由镇纪委、党政办、效能办进行随机抽查,回访当事人,核实真实性,并将抽查结果就地公示,接受群众再监督。抽查面原则上不低于20%。对群众所“刷”的人情卡,作废卡处理;对作假“刷”卡的干部,第一次“黄牌警告”,第二次诫勉谈话,第三次视为年度工作不合格。

  四、严格奖惩,注重实效。该镇加大了对干部刷卡情况的综合考评,对领卡数量多、回收对等、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记入个人档案,并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作提拔任用推荐;对用卡量少、任务完成差、群众不满意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增大下年度用卡基数。通过逗硬的考核奖惩,有力地促进《行政效能监督卡》运行的规范化、常态化。

成   效

  ——转变了干部作风。正如老百姓所言,过去的干部是带信的、传令的,很少服务的、办事的。自《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实施后,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干部作风明显发生了变化,干部为了刷得一张满意卡,心里总是装着群众,办事总是想着群众。该镇吴家河村李会琼超怀二胎,镇计生服务站长朱荣华10天内,三次到她家宣传政策,并帮助栽植玉米,使其深受感动,自愿落实了人流手术。镇民政办主任王思春在下村时发现丁明华等5户特困户生活极其困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2500元,帮助他们度过了生活难关。自推行《行政效能监督卡》以来,该镇干部先后进村入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450件次。

  ——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行政效能监督卡》的运行,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变,服务职能延伸到了村组农户,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该镇务工返乡农民梁李准备筹资80万元建养殖场,他向驻村干部反映后,第二天,镇党委书记杨超就带领国土、畜牧等相关部门现场帮助搞规划、办手续,解决具体问题。“过去办这样的事,公章要盖10多个,时间至少要半个月,现在一下就搞定了。”梁李逢人就夸现在政府办事效率高。该镇水观音村农民何光国抽水时,柴油机出现毛病,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通了效能服务热线电话,农机站长吴巍接到电话后,半小时就赶来为他排除了故障。

  ——畅通了诉求渠道。过去由于干部长期坐在机关里,对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村组群众的合理诉求不知情或知情甚少,积淀了许多矛盾,影响了干群关系。推行《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后,干部经常下村社,走院户,广大群众可以和干部面对面交流,各种诉求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高家坡村六组因地处高山,群众饮水困难,驻村干部卢喜明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动员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完成了集中供水点建设,彻底解决了该组300多人饮水困难。村民黄孝福说:“过去很难见到镇干部,实行 ‘刷卡’后,他们常常下村,一有困难就立即给我们解决。现在的干部真是好!”

  ——推动了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在效能“刷卡”制度的促动下,该镇广大干部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生猪、果蔬、粮油等特色产业,切实加大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已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个,培育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300户;发展优质商品菜基地1000亩;整治村道公路8.5公里,新修社道路23公里;整治病险塘12口,打微水池1200、机压井2300口,建沼气池2400口,初步预计仅农业生产性收入,该镇即可实现人平增收150元以上。

体   会

  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我体会到化成镇推行《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触动了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中的某些机制性障碍,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乡镇行政服务中的四个问题。

  ——增强了服务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政策都是“取”,即农民要向政府交售公粮、缴纳统筹提留和行政性投工投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对农村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富民惠民成为党和政府的价值取向,“予”的政策替代了“取”的政策。国家不但不再向农民收取什么,还逐年加大投入,对农民实行补助和补贴。乡镇人民政府由管理型变成了服务型,干部由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农民由被管理者变成了被服务者。由此,一些乡镇干部茫然不知所事,工作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而化成镇实施的《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从机制的层面促使乡镇干部主动积极为群众办事,增强了服务动力。

  ——弥补了工作缺位。当前,乡镇部分干部在为民服务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服务不主动,认为可服务可不服务;服务质量不高,认为干得好与干得不好无所谓;服务态度不好。对此,群众很不满意。化成镇实施的《行政效能监督卡》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干部必须主动为农民服务,不然就刷不了卡。二是干部必须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以赢得群众的认可。否则,就刷不到满意卡。三是干部必须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不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就不会接纳,服务就无法有效开展。化成镇农机站的同志讲:“现在,我们干部的压力可大了,不去服务不行,服务不到位更不行,农民希望我们是全挂子,啥都要懂才行。要不,老百姓不会给你填卡,再说,服务不好自己也不好意思请农民填卡。”

  ——实现了信息对接。履行为民服务职责必须畅通干群之间的信息渠道,真正了解群众所盼、所愿、所想,才能使政府工作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政府不知道,因而政府做出的某些决策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政府所办的事情不能完全符合群众意愿,造成了“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实行效能刷卡后,把乡镇所有干部的电话印发到全镇老百姓,张贴到家家户户,并落实“一卡一机一册”的工作机制,干部与群众间信息畅通了,党委、政府的声音、政策顺畅地传下去,群众的要求、愿望能及时地反馈上来,较好地实现了信息对接。

  ——强化了管理约束。长期以来行政工作管理,普遍采用三种方式,一靠纪律要求,二靠行政督导,三靠成果显示。其共同点是人管人、纪律管人、结果评人,致使少数人忙得不可开交,多数人耍之有理。究其原因,根本缺陷在于没有从过程监管和机制设计上来调动干部的内在动力。而《行政效能监督卡》的出现,从机制层面,把住了过程监督这一关键节点,较好地践行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产生了人人干事、主动干事,重过程、重结果的双重效应,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行政工作管理上约束力不足的问题。


责任编辑:高寒

责任编辑:张平阳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