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009年成都市频出政策,解决各种“老年问题”,还有一些促进政策也正在紧张地制订当中。 政策一:推进居家养老解决老人“孤独症” 76岁的王红军家住双桥路三街坊社区,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成为“空巢”老人。每天买菜是让老两口最头痛的问题。“我们下一趟楼就要15分钟”。在成都,像王红军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社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 据官方数据,成都市“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已达11万多个,“空巢”老人数量达到17.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0.5%。为了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去年3月成都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以及日间托老、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服务。 按照计划,成都市城市社区将基本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农村90%以上的乡镇建有老年服务中心,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为老人服务的站点。 政策二:每月领“工资”解决老人“无钱养老” 从2009年最后一天起,金堂县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不论其是否参保,每人每月都将能领取55元的标准养老金。金堂县是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首批试点县。这一政策将惠及到金堂县全县10万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目前,成都市正在制定“全域成都”计划,将新农保推广到其他19个区市县。 此外,《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办法》,年满60周岁城乡居民缴费的次月起开始领取养老金,政府每月补贴55元基础养老金;16周岁至60周岁的农村居民,本人缴费期间政府按缴费基数的2%逐年或逐月补贴。 政策三:扶持社会养老机构 解决老人“无地养老”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继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倡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继续发挥,合理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养老机构的建立等,才是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成都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称,为扶持社会养老机构的发展,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老龄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将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化项目列入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范畴。 □相关链接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1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1个,且高 |